古往今來,在任何一場機遇面前,企業的變革都要經歷一段覺醒的過程— —從“后知后覺”到“先見之明”的轉變。物聯網也是如此。
據Forrest Researc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聯的業務,將是人人互聯業務的30倍。根據Gartner的數據,3年后物聯網總支出將達到30110億美元,消費者應用、跨行業企業應用、垂直行業應用的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29%、30%和8%。
然而,根據德勤5月4日發布的《物聯網工業領域價值報告》,雖然89%的受訪企業認為在未來五年內,工業物聯網對自身的成功至關重要,但僅有46%的公司制定了較為清晰的戰略和規劃。
面對下一個萬億級的項目業務,很多明明可以在其中分一杯羹的企業卻似無頭蒼蠅,一方面高喊著“布局物聯網”的口號,另一方面卻找不到金礦的真正方向。
物聯網究竟能用在哪兒?
根據德勤在全球范圍收集、分析的89個物聯網實施案例,有65%的企業側重于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22%將物聯網用于風險管理。
在降本提效的領域,通過工業物聯網升級供應鏈,尤其受到企業的關注。
物聯網連接了工廠和供應商,使參與供應鏈上的各方都可以追蹤物流進程、產品制造的周期和企業的互動過程。我們已經看到一些企業,通過分析和共享用戶在社交平臺上的信息,探索他們的深層需求,實現自身的庫存優化。
也有企業開始利用智能眼鏡技術,通過專家隊伍,指導遠程工廠甚至是海外工廠的現場運營——這是因為物聯網通過對產品信息的連接,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的遠程監控。卡塔爾的RasGas液化天然氣設備監控項目,就使用了工業物聯網技術進行預測性維修——企業風險管理的形式面臨顛覆。
雖然物聯網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風險管理方面效果顯著,但是德勤指出,這種收益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競爭對手很快就能在短時間內就進行復制。
另外有13%的企業,正在試圖利用物聯網實現收入增長或業務創新,它們將成為這場斗爭的最后贏家。因為這場革命不僅僅是產品、服務迭代那么簡單,它還將進一步重塑企業的管理流程和商業模式。
“淘金者” 要利用物聯網做決策
如今企業對物聯網的應用,主要是通過硬件、軟件和設備的部署,收集并傳輸數據,但這只是該萬億級項目進程中一個小的開端。
實際上,物聯網幾乎可以把任何“物體”,轉化為“有關該物體的信息源”, 從而創造出一種區別于產品和服務的全新價值——信息及洞察力 。一旦有了清晰的戰略指引,它可以幫助決策者更清楚地了解他們的客戶、產品和市場,從而協助企業開發新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
德國食品生產商Seeberge,使用物聯網技術,清楚地把握了商品在生產過程中任何階段的數據信息,如果一包原料沒有被打開 ,無線網絡就會收到提示信號,聯網設備即刻會將原料送回恒溫控制的庫存區,達到對食品的可追溯性 ,并為消費者提供更高的質量安全保障。
輪胎制造商米其林,則開發了一項基于工業物聯網的全新服務——Dubbed Effifule。它為客戶在卡車輪胎和引擎上,安裝上了傳感器,傳感器會將收集到的油耗、胎壓、溫度、速度和位置等數據傳到云端服務器。而米其林的專家團隊,會據此進行數據分析,并為客戶提供建議和駕駛培訓。這項服務已經幫助客戶實現了每一百公里減少耗油2.5升。
可見,“物理信息源”所誕生的千絲萬縷的數據,正是物聯網真正商業價值的源頭。它將企業的專注力從設備和資產拓展到客戶關系上,一旦我們將物聯網納入企業的戰略規劃,它會幫企業迎來一場涉及到財務、運營和績效多個維度的大變革。
財務指標有了新作用
企業習慣通過營收、支出和資產之間的互動,維持自身的營運平衡,但是在大部分公司的管理體系中,財務指標的作用只是在于減少業務開銷、提高資產效率、降低負債等,并沒有對研發創新方案、開拓收入來源產生效果。如果在物聯網數據與財務指標之間建立聯系,管理者就可以樹立新指標,引導企業挖掘業務增長方式。
運營指標更具參考性
企業運營流程的核心一般分為客戶生命周期、產品生命周期和設備生命周期。目前大部分企業,在物聯網的投資上,都專注于設備生命周期(如優化設備運轉、增加使用率等),但其實,智能型的聯網設備,可以對于客戶生命周期、產品生命周期進行全面分析,甚至詳細解釋利潤的相關細節,幫助管理者做出相關決策。
績效改善能夠實現長期價值
現階段基于物聯網的解決方案,大多被應用在特定的事件中,如減少庫存或機器故障,只有一小部分數據用來改善企業的整體生產流程。如果企業把專注力從單一交易上轉移到長期績效改進上,企業的長期業績、可持續性戰略就有了實現的具體步驟。
這張全新關系網絡,正在為企業劃定新的賽道。在思考物聯網的價值定位時,我們不應局限于技術領域的應用,還需要目光投向長遠的業務成長。一旦傳統的商業價值框架被顛覆,數據就將變成一座具有持久盈利能力的金礦,幫助企業獲得源源不斷的客戶和市場。
德勤 | 《物聯網工業領域價值報告》發布 具有清晰戰略規劃企業不到50%
5月4日,德勤發布《物聯網工業領域價值報告》。據介紹,此報告針對國內人不同領域的156家制造業企業進行了調研,探究中國企業工業物聯網的應用現狀、趨勢和挑戰。
與此同時,德勤成立了中國工業4.0卓越中心,旨在整合資源為中國企業實現智能制造與工業物聯網的進程上提供適切的戰略規劃與解決方案,減少企業在轉型升級上不必要的浪費與摸索。
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制造企業普遍認同工業物聯網的重要性,卻尚未制定清晰的物聯網戰略。本次調查發現,近九成的受訪企業對工業物聯網在未來五年內將成為促進企業成功的關鍵要素表示贊同,逾七成的企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開始了工業物聯網的應用,但是,已經制定出比較清晰的工業物聯網戰略和規劃的企業卻不足一半。
此外,報告還指出,大部分的制造企業目前仍處在數據應用的感知階段,而非行動階段,他們利用采集的數據解釋歷史表現的規律和根本原因,未能將數據應用于預測性分析以支持決策。德勤工業產品與服務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張天兵對此表示:“深層次的工業物聯網應用需要企業改變利用數據的方法,思考如何利用數據來改善業務流程,并將想法付諸于行動。”
德勤工業產品與服務行業領導合伙人董偉龍指出: “大眾對物聯網技術應用的認知,普遍還停留在消費層面,但事實上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需求正在逐漸增強。到2020年,工業物聯網在整體物聯網產業中的占比將達到25%,規模將突破4,500億元。”
由于物聯網能夠產生有別于產品和服務的全新價值,即信息和洞察力,因此,物聯網應用在工業領域中擁有龐大價值和潛力。在清晰的戰略指引下,數據分析有助于企業將物聯網產生的信息轉化為有意義的洞見,幫助決策者對其客戶、產品和市場有更清晰的了解,繼而協助企業開發新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
對于尚處發展初期的物聯網行業,挖掘其為企業帶來的商業價值已成為企業的共識。德勤調查顯示,制造企業工業物聯網應用以效率提升、收入增長和風險管理為主要驅動,從而創造新的價值,其中,以供應鏈優化、提升客戶體驗和確保產品安全性最受企業關注。
如何實現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價值釋放?
報告提出五點建議:
一、目光長遠、小處著手、價值驅動、快速升級:在清晰戰略的指引下,先重點實施那些將支持其長期目標的具體試點項目,并在試點過程中發現所需要的技術要求,以便日后的快速推廣和升級;
二、關注產品生命周期和客戶生命周期: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和客戶的生命周期,尋找將產品的一次性交易轉化為持續收入來源的方法;
三、強化大數據應用能力:企業大數據應用的重點是圍繞業務目標和具體業務問題,從其業務戰略和IT戰略出發,構建大數據應用的頂層框架設計,并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手段,深入分析解決問題或做出預測指導決策;
四、提升安全性:在防范傳統風險,建立信息安全架構和機制的同時,企業還需關注網域風險;
五、明確生態系統里的定位和合作:企業自我定位為生態系統的搭建者,還是模塊化產品的提供者,或者渠道搭建者,將取決于企業自身的業務設計和對最終用戶的了解程度。(本文轉載自《e-works數字化企業網》和《國際商報》)

400-868-1122
根云工業互聯網平臺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