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轉型的背景下,全球正在展開一場B2B新藍圖的構建過程,通過B2B企業產品與服務創新、進而推動制造業升級,進而實現工業4.0、工業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宏圖。
制造業轉型的實質是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發展,我國在消費互聯網上的成功,構建了全球領先的產銷一體化商業生態。在互聯網+、一帶一路的行動轉型計劃驅動下,“共享經濟”、“跨境電商”等新形態的商業模式,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相關的創新,依然是投資追捧的熱點。而在產供環節B2B領域,固然有較大增幅,但涉及到的環節多在物流、農業及大宗貿易環節,真正涉及制造環節的并不理想。
中國國產大型客機C919于5日在上海首飛成功、中國商飛美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偉在回應“大飛機中國主要是造了個殼子”言論時稱:“國際化的商業發展需要全球合作,全球采購是必走之路,”葉偉說,“總體集成正是大飛機制造的核心技術之一。作為航空制造業的一大難點,集成技術的突破正是中國航空制造業取得巨大進步的標志。”
事實上,優秀的制造企業無一不是產供一體化的典范,拿豐田汽車準時生產來說,其核心卻恰恰是即時供應系統,TPS豐田生產系統是基于產品總裝和供應商協調共建的精益管理生態體系。可見產供環節的B2B領域,對于制造業轉型是至關重要的。
B2B領域的兩個方向
產品訂單向少批量、多品種、個性化方向發展,是制造業轉型的外在因素,制造系統需要柔性制造能力方向發展,追求更高的產出、更低的運營成本、更合理的庫存,是制造業轉型的內在因素。這要求制造業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其一是設備的可靠性要高,安定化是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的基礎;其二是準時化供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物料供應能力是制造產業鏈生態構建的基礎。
以設備可靠性為提升方向的MRO領域B2B,是以MRO工業品供應為基礎的“企業采購”方向,延伸至工業服務,包括維修、知識共享等方向的“共享經濟”領域。事實上,制造業的MRO產品與服務供應更依賴于外部要素,相對而言更具備實施互聯網+的方向。
以產品制造相關的供應領域B2B,則是以原輔材料供應為基礎的“企業采購“方向,延伸至產品設計等方向的”共享經濟“領域。與MRO領域B2B的差別是,制造業產品供應商更傾向于本地化,少數領域及大宗物料貿易依賴于外圍市場供應。
B2B領域面臨的挑戰
1、MRO領域B2B現狀及挑戰
目前來看MRO領域B2B以工業品電商和工業維修和服務共享兩類為主流。
其一,先來講工業品電商。無論制造業的運維能力如何,日常運維始終是需要備件及其他非生產性材料,用戶在降低庫存、追求供給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角度,這些必然的交易需求,使得工業品電商在近年來發展迅猛,盡管獲得融資并不多,但依然有更多的新進者參與進來,總體來說也算是發展期。但整體交易量和利潤的增長,似乎到了發展的天花板,其原因包括:
(1)工業品電商的優勢在于品質和價格,加上競爭者的介入,價格戰在所難免,但市場的增量并不十分明顯,個別電商能做到銷售額翻倍,但毛利卻無明顯增長。對投資者而言,對這個領域的信心大打折扣。
(2)供貨商期望搭載工業品電商平臺,帶來銷量額的增加,但實際上工業品電商給傳統供貨渠道爭奪市場,實際上并不能給供貨商帶來銷售量和利潤的增長,甚至有可能造成業績下滑。
(3)用戶需求不能準確量化,目前的工業品電商更多以用戶明確的需求為導向原則,這是造成工業品電商市場被動,對于已有和潛在的需求挖掘不能突破,對于發展線上線下不能融合,對于解決用戶降低庫存、追求供給效率以及追求更合理的運營費用上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固現有的工業品電商,往往將被動的瞄準了代理商和大中型制造業用戶市場。
其二,來說工業維修和服務共享。通過對制造業現場故障的快速響應和專業化的服務能力,以實現減少非計劃停機時間和頻次,確保制造業效率的保障。深度的服務還包括對制造系統的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方向,是朝著工業互聯網方向發展的必然途徑。受制于專業能力及市場分散的影響,這一創新方向的發展同樣存在瓶頸,包括:
(1)被動的交易場景,通過線上響應,線下高效服務,固然可以解決部分突發故障。但由于受制于制造業決策流程和信任機制,這些共享服務往往只作為備選項,用戶在傳統渠道和方法失效時,才會被動選擇這些線上服務。而好的服務商和技術人員,由于線上促成交易,服務質量得到認可后,會造成繞過平臺,直接線下交易的風險。
(2)單一的解決方案,致使交易增量偏低。工業制造的裝備系統往往非常復雜,涉及機械、電氣、通訊等多專業方向,故障特征的復雜性意味著工業維修領域共享的場景非常多,但在實際的共享服務往往以某一個專業領域作為突破口,如工控領域、電梯維修領域等等。用戶需要的是綜合性的門診,而不只是專業醫院,而事實上,后者應該是前者的補充。
2、產供領域B2B現狀及挑戰
產供領域B2B主要是直接構成產品的原輔材料供應,包含了B2B大宗貿易和緊密合作型的物料供應。
以找鋼網為代表的B2B大宗電商,開啟了以整合和助力供應商轉型升級為目標,建立以交易、倉儲、物流、金融為一體的供應鏈電商平臺時代。B2B大宗電商,適合于化工、鋼鐵、農業等這些市場波動大、交易規模較大的領域。但對于如裝備制造、汽摩配供應鏈等這些離散加工行業來說,這種模式顯然并不適宜。
對于小宗B2B的供應鏈依然未能有效突破,這一方向存在的瓶頸包括:
(1)用戶的物料需求存在于作業線的任一環節。準時化供應,是實現最小庫存、最高生產效率保障的基礎,而生產線對于物料的需求不是在某一個環節,而是在任意環節,同時隨著生產計劃的調整,這些需求又是動態變化的。如果制造業自身不能有效的識別需求,提出與之匹配的需求計劃,對于供應鏈優化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2)供應商數量及其制造能力制約了供應能力。不同的總裝廠,對于供應商管理能力的差異以及地區的差異,制約了供應鏈的質量和效率。這些供應商與總裝廠之間的關系,可以理解為一個制造體系下的不同車間單元,同時受制于各自生產管理能力與供應鏈管理水平,因為這些供應商的能力和規模差異,我們看到同樣的產品體系,不同總裝廠、不同地域,需要管理的供貨商數量差異非常大,這是造成制造供應鏈水平差距的關鍵。
如何構建B2B領域“企業采購”與“共享經濟”的驅動機制
用戶是最終決定商業模式成功的關鍵,在B2B領域,判定是否具有創投價值,應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包括:
(1)用戶集體意識轉變。在B2B領域,用戶集體意識包含兩個因素:其一是制造業的需求層、決策層和采購操作層需要采用一致的數據和決策依據;其二是否覆蓋足夠的用戶量。
(2)運維主體的發生變化。在消費領域,共享單車改變了所有權的主體,是催生這個領域發展的關鍵。在B2B領域中,當外包和租賃更為普及時,新的商業模式,將對傳統的工業服務形成顛覆。
(3)用戶潛在需求是否被不斷挖掘。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驅動下,未來的制造業形態會發生許多變化,這將為B2B供應帶來新的持續市場增量,但如果缺乏與用戶升級的數據決策系統,引導這些需求,那么在現有供>求的現狀條件下,B2B領域很難有市場增量。
基于這些原因,在B2B領域急需一種新的模式打開局面。
1、數字運維與工業互聯網帶來MRO領域B2B生態變革
MRO領域B2B的目標是幫助用戶減少停機時間和頻次,實現高效、經濟的工業生產,用戶依賴于MRO領域B2B供應鏈生態為制造業帶來價值,同時用戶的運維能力和知識積累程度同樣制約B2B領域B2B供應生態的發展。而解決這些,正需要數字運維和工業互聯網應用予以驅動。
數字運維是以運維價值(OEE效率關聯的可用度 ↑ 、運維綜合費用 ↓ 、MRO庫存 ↓ )為導向,建立事后維修 ↓ 、預防性維修 ↓ 、預測性維修 ↑ 和改善性維修 ↑ 四大通道及與通道匹配的MRO采供流程,實現:
(1)基于數據決策,優化用戶運維管理水平;
(2)基于數據決策,打通需求、決策和采購操作環節,實現與MRO工業品供應鏈的交互;
(3)四大通道與工業維修共享資源對接,驅動工業維修與服務共享經濟時代。
(4)通過主動性的預防性、預測性和改善維修通道優化,提高MRO工業需求的計劃性,便于降低庫存,驅動MRO電商發展。
(5)實現工業維修人聚集社交圈,催生包括知識和經驗交互,MRO服務社區等新的工業服務形態變革。
(6)實現用戶決策與產品服務供應的智能匹配,并通過價值數據模型,綜合判斷產品和服務價格、效率和質量可靠性,將有效驅動正品和價值服務的發展,改變單一低價競爭所致的工業生態劣化狀況。
可見,數字運維是MRO領域B2B突圍的驅動力,是打開MRO市場的關鍵所在。由于市場上傳統軟件,以及一般的SaaS軟件并不具備這樣的數據結構,創投價值依然很大,知名的MRO電商也在探索此類應用,從這個角度來看,數字運維+MRO電商的模式將有望在兩三年時間得到發展。(備注:上文觀點摘錄自《數字化工廠+工業維修服務體系》,轉載請保留出處)
而工業互聯網則是通過物聯網技術,通過實時采集機器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提高預測性維修應用比例和診斷準確性,是與數字運維高度互補的智能運維模式。
通過工業互聯網與數字運維的有機融合,將進一步驅動MRO市場,并在裝備制造業服務型制造轉型、產品創新方向得到深度的應用和商業模式重建。并在這些領域和行業得到快速的發展:
(1)運維能力較強的企業或運維要求較高的行業。如電力、大型石化、軌道交通、航天、軍工行業,由于設備停機對效率和成本影響較大,預測性維修需求的迫切性強烈,將成為實施工業互聯網構建的首選用戶。而那些通過數字運維,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企業,也將成為未來潛在的實施對象。
(2)運維主體發生變革的行業。裝備制造業,如三一重工,通過以租代售的市場創新,運維主體由用戶變成裝備制造業本身,實施工業互聯網使得這些產品數據鏡像至云端,透過大數據分析應用,帶來后服務盈利增加,并通過這些數據改進產品,實現了裝備制造業的服務型制造轉型和產品創新升級。在公用工程如水、電、汽,伴隨運營外包(包括城市公用工程,如給排水),或部分復雜設備的運維外包服務的進程,運維主體從用戶變成服務商,也將成為工業互聯網推進的主體,這些領域將會給相應的服務商帶來服務升級和模式變革。
2、工廠數字互聯帶來采供B2B智慧生態
如果說B2B大宗電商是通過以互聯網+的方式改變供需生態,并以市場驅動供應商實施轉型變革。那么小宗B2B供應鏈,則需要通過數字化驅動市場。事實上,許多中小制造業的供應關系是交錯的,有許多是互為供應商,相對于大宗貿易而言,小宗B2B供需朝著多品種、短交期、少批量的方向發展。通過制造系統的協同,是改變采供B2B的關鍵所在,這些改變表現在:
(1)大中型制造業或龍頭制造業,朝著更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對于供應商供貨效率、質量、訂單進度的訴求愈加迫切,這些供應商將上線以SaaS化的生產管理應用,實現供需匹配。而中小制造業本身是也需要供應商管理,當許多制造業通過數字化聯網以后,最終將形成供應鏈網絡。
(2)以數字化鏈接的供應鏈網絡,將會讓是的采供B2B領域產生巨大的變化,在實現即時柔性供應的同時,通過形成的相關數據,還將運用企業金融服務,制造能力分析與智能升級、進而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精益化進步,實現制造業智能升級。
總結
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與B2B產業升級是相互促進的過程,互聯網+的同時,更需要+互聯網。本質上是通過制造業與B2B企業的共同努力,以構建高效、經濟、綠色的工業體系為目標,實現以大數據驅動B2B產業新藍圖。

400-868-1122
根云工業互聯網平臺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