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是推動中國制造邁向“智造”的必由之路。
樹根科技的成長,不僅體現著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的逐漸壯大與發展,也意味著中國企業與歐美工業巨頭“并駕齊驅”的格局正加速構建。

文 |《通信產業報》記者 黨博文

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已覆蓋45個國民經濟大類、166個中類,覆蓋工業大類的85%以上。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過了1.2萬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5.5%。
在政策的推動下,工業互聯網得到了快速發展。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報告》,2022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較上年增長17.23%,連續4年保持15%以上增幅,快速增長的數據展現出工業互聯網蓬勃的生命力,為“中國制造”加速邁向“中國智造”、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01 賦能制造業重塑核心競爭力
01 賦能制造業重塑核心競爭力
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優勢:實時感知、敏捷響應、動態優化和全局智能化協同。工業互聯網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雙重任務下的重要抓手,為中國實體經濟持續注入寶貴增量和創新活力。
一方面,從創新能力角度來看,工業互聯網以數據驅動為核心,構筑了全新的創新范式。我國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工業數據,在信息技術與數據科學應用方面也處于全球前列,這二者的結合將使我國有可能、有條件成為新一輪科技創新的引領者。
另一方面,從產業升級角度來看,我國擁有規模領先、門類齊全的制造業,通過工業互聯網的應用,不僅驅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鞏固和擴大我國制造業全球競爭優勢,而且工業互聯網也正在孕育形成一系列以數據為核心的技術產品、服務模式和商業形態,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新動能。
近年來,工業互聯網對制造業賦能、賦值、賦智作用日益凸顯。據工信部最新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8.6%、77.0%,平臺化設計、數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
02 依托細分行業激發產業活力
02 依托細分行業激發產業活力
為進一步促進數實融合激發智造活力,為加快工業互聯網落地應用,“十四五”規劃對九大重點行業提出數字化轉型要求。轉型方向涵蓋生產智能化、生產綠色化、產品服務化、供應鏈協同全局化;而九大重點數字化轉型行業包括鋼鐵、石化化工、煤炭、航天航空、船舶、汽車、工程機械、家電及電子。
在“工業互聯網+裝備制造”方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大力推動裝備數字化。工業互聯網能夠助力裝備制造行業數字化轉型,包括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快智能裝備工程化和產業化,開拓裝備數字化應用場景示范,打造特色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等。根據工信部最新信息,2023年,裝備制造行業將聚焦重點領域數字化需求,突破裝備數字化關鍵技術;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密切融合,在研發、采購、生產、銷售等方面實現協同管理,實現向智能化制造的進化;助力碳達峰目標對傳統裝備制造業的改造升級等等。
在“工業互聯網+汽車汽配”方面,“十四五”規劃著重提出汽車數字化轉型,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代表的汽車“新四化”浪潮襲來,汽車產業由傳統制造領域走向數字化變革已是大勢所趨。工業互聯網能夠從試驗研發、供應鏈韌性到后市場服務等全流程賦能汽車行業,解決汽車行業存在的研發設計過程周期較長,供應鏈管理效率低,下游需求數據碎片化,尚未滿足服務高端化等痛點。2023年,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AI技術應用,推進實現試驗全流程數字化升級,打造快速便捷的決策鏈,是車企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根本路徑。
在“工業互聯網+鋼鐵冶金”方面,根據工信部發布的《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鋼鐵行業研發投入強度力爭達到1.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80%左右,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將賦能鋼鐵行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著力解決行業在質量效益、低碳節能、智能制造三大方面面臨的共性難題。2023年,鋼鐵行業將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行業由規模效益向質量效益加速轉變。
03 向更高賦能形態持續演進
03 向更高賦能形態持續演進
未來3-5年,工業互聯網需要更加深入工業底層才能走深向實,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將是工業互聯網的更高形態,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如果將一個工廠看作是一臺手機上的智能應用,就可以把對“智能時代”的理解延伸到工業領域。因為智能時代的應用程序是依附于移動操作系統之上,那么,智能工廠就是一個依托于“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之上的“新型工業軟件”。
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面向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需求,向下接入海量設備、自身承載工業知識與微服務、向上支撐工業APP開發部署,作為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和工業資源配置的中心。
愈加清晰的是,打造自主可控的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是推動中國制造邁向“智造”的必由之路。國內已經涌現出一批工業互聯網領軍企業,工信部每年遴選出一批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樹根科技、藍卓是國內最早一批推出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的領跑者之一。
樹根科技作為一家專注打造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的工業互聯網公司,創業六年成為躋身巨頭之間的“市場重要參與者”。2016年,樹根科技發布了自主可控的以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為核心的根云平臺,并依托平臺提供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
目前,樹根科技已為裝備制造、鋼鐵冶金、汽車整車,及零配件等數十個工業細分行業近千家工業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服務。由樹根科技賦能數字化轉型的天津市新天鋼冷軋薄板有限公司入選“2021福布斯中國十大工業數字化轉型企業”,深度參與的重慶賽力斯電動汽車(高端車型)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質量閉環管控項目入選工信部2022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名單。
樹根科技已連續四年入選工信部“雙跨”平臺,更是連續四年入選Gartner“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魔力象限”并位居中國第一。樹根科技的成長,不僅體現著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的逐漸壯大與發展,也意味著中國企業與歐美工業巨頭“并駕齊驅”的格局正加速構建。
但是,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不是一蹴而就,工業互聯網需要與行業特有的技術、知識、經驗緊密結合,復雜性高;另外,我國工業體量大、門類多、數字化水平不高,需求差異性大,因此工業互聯網的建設是一個高研發投入的長期過程。
“十四五”期間,工業互聯網發展正處于起步探索轉向規模發展關鍵期。在此階段,更需要加強政策的支持力度,堅定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的定力,持續推進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和數字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才能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有力助推新型工業化建設。

400-868-1122
根云工業互聯網平臺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