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影響超出預期、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滑……站在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穩住經濟大盤,保護中國經濟韌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是我們必須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韌性彰顯,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態勢持續。數字經濟尤其是信息通信業作為引領新業態新模式的主力軍,成為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支撐,在保民生、保就業等關鍵領域彰顯了數字賦能實力,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底座、新引擎、新動能,數字經濟將在助力經濟穩增長方面發揮怎樣的作用?
全文共2443字
閱讀大約需8分鐘文章轉載自:公眾號“人民郵電報”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穩住經濟大盤已成為國家的頭等大事。數字經濟發展在推動全國經濟發展的大盤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各地落實穩住經濟增長的具體方向上來看,數字經濟占據著重要地位,將為穩住經濟增長提供強大支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東數西算”工程拉動新基建投資。2021年12月,國家多部委復函同意在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2022年2月,又復函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至此,“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的“東數西算”工程總體布局設計拉開帷幕。
作為數字經濟浪潮中最重要的生產力,算力已成為全球戰略競爭的新焦點。新型數據中心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算力底座,正面臨三大發展趨勢:超大化、集群化、一體化。“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強化算力統籌智能調度,建設若干國家樞紐節點和大數據中心集群,建設E級和10E級的超級計算中心。”
今年以來,全國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中,新開工項目25個,數據中心規模達54萬標準機架,算力超過每秒1350億億次浮點運算,約為2700萬臺個人計算機的算力,帶動各方面投資超過1900億元,特別是西部地區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6倍,投資總體呈現出由東向西轉移的良好趨勢。今年一季度,國內新建5G基站8.1萬個,總規模超過150.6萬個;千兆網絡端口新增54.9萬個,總量達到841萬個,具備了覆蓋3億家庭的能力。
二是數字經濟促進無接觸經濟發展。疫情期間,人員流動和基于面對面的市場交易受到很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數字經濟極大促進了無接觸經濟發展,無接觸經濟在供給側和消費側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先,從生產端來看,無接觸經濟模式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給傳統產業提供了一個突破口;其次,從需求端來看,無接觸經濟有利于調動市場活力,成為激發消費潛力的重要工具。隨著無接觸經濟逐漸走熱,一些新興非接觸式服務業紛紛出現,包括遠程醫療、視頻會議、在線教育、電子政務、智能物流等,并迎來爆發式增長。無接觸經濟通過網絡等平臺豐富了人與人、人與物間的經濟活動數字化服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切實便利。
三是“平臺經濟”助力穩增長效果顯現。平臺經濟是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協同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具有重要作用。國務院印發的《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平臺經濟的穩就業作用,穩定平臺企業及其共生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預期,以平臺企業發展帶動中小微企業紓困。
平臺經濟共生著無數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在穩定就業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方面作用重大,以“餐飲外賣”服務業為例,不僅提供了新型餐飲消費形式,擴大了商圈半徑,而且創造了新的餐飲消費模式——非接觸式餐飲服務,緩解了我國眾多低學歷人群的就業壓力。截至2021年,中國已經有超過770萬配送員。目前,我國外賣行業市場規模已達6646.2億元,在線用戶數量突破4.56億,外賣服務正在改變著中國3億人的生活方式。
四是數字經濟構建了市場化服務與公共服務的雙輪驅動模式。數字經濟從技術、資本、人才、數據等多要素角度支撐了數字化轉型發展中的市場化服務與公共服務,尤其在面向重點行業和企業轉型需求領域,培育推廣一批數字化解決方案。
數字經濟推動了數字化轉型咨詢、標準制定、測試評估、數據安全認證等方向的新型服務業,培育了一批第三方專業化服務機構,極大提升了數字化轉型服務市場規模和活力。一些龍頭企業與高校、行業協會等協同構建了綜合測試驗證環境,強化了產業共性解決方案供給。一些地區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協同和聚合各類資源條件,提供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推動了區域產業數字化創新綜合體發展,帶動了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五是數字技術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目前,我國建立了完整的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基本實現了數字身份統一認證和電子證照、電子簽章、電子公文等互信互認,并推進發票電子化改革,促進政務數據共享、流程優化和業務協同。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推動了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整體聯動、全流程在線、向基層深度拓展,提升了服務便利化、共享化水平。
充分利用數字與智能技術,開展政務數據與業務、服務深度融合創新,增強了基于大數據的事項辦理需求預測能力,打造了主動式、多層次創新服務場景,尤其在公共衛生、社會安全、應急管理等領域,深化了數字技術應用,基本實現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快速響應和聯動處置。
六是數字經濟加快貿易數字化發展。數字經濟極大地驅動貿易主體轉型和貿易方式變革,營造了良好的貿易數字化環境。我國正在加大服務業開放力度,逐步放寬數字經濟新業態準入限制,陸續引進全球服務業跨國公司在華設立運營總部、研發設計中心、采購物流中心、結算中心,積極引進基于數字經濟的優質外資企業和創業團隊。
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和海南自由貿易港,針對跨境寄遞物流、跨境支付和供應鏈管理等典型場景,我國構建了安全便利的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和國際化數據信息專用通道,扎實推進了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培育壯大了一批跨境電商龍頭企業、海外倉領軍企業和優秀產業園區,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圈正在形成。

400-868-1122
根云工業互聯網平臺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