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的本質還是業務的轉型,是為了在未來讓組織獲得更多的收益,保持市場競爭力。因此判斷當下是否適合開展數字化轉型的最大原則,就是看組織在商業上是否需要進行轉型。
有兩個問題需要認真考慮并回答:
- 第一,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會不會對所處行業帶來新的機會?
- 第二,會不會有跨行業的組織利用數字化技術顛覆本組織所處的行業?
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大可以從長計議,從容布局,逐步開展數字化轉型。畢竟,數字化轉型是長期的、有風險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一項活動。在組織一切運轉良好,且沒有外部威脅的時候開展數字化轉型,成功了,自然萬事大吉。但當遇到挫折、數字化轉型走入困境時,當初決定數字化轉型的決策者,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從而導致數字化轉型中途被擱置或放棄。
當然,如果這兩個問題中有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對于組織而言,就是開展數字化轉型的最佳時機。因為在分秒必爭的時代,任何的猶豫不決都會錯失轉型機會,給組織埋下失敗的隱患。
但是,如果組織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而數字化轉型是組織挽回頹勢的唯一手段,那么組織可以大刀闊斧地采用顛覆式的變革模式。因為組織游走在失敗的邊緣時,那些抵制變革的力量就會消失不見,員工會隨同組織一起破釜沉舟,以爭取變革的成功。
成立獨立的公司開展數字化業務
成立時間長且資產雄厚的傳統組織,面臨的阻力相對較大。長期形成的組織文化,以及傳統的思想觀念,不是說改就能夠改的。對于這類組織而言,與其“小火慢燉”地變革,不如“另起爐灶”,成立一個獨立公司專門開展數字化的業務。
成立新的公司,可以將轉型的力量和組織內的轉型反對派有效地分隔開來,有利于新業務模式、新管理理念、新組織結構和新興技術的推行,以形成符合數字化的新組織文化。新公司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前沿陣地,也可以有效地積累數字化轉型的先進經驗,反過來用到傳統組織的數字化轉型中。
分析轉型反對者的訴求,真誠溝通
對于組織中反對轉型的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對理由。真誠地與反對者溝通他們的想法、顧慮和訴求,是非常必要的,通過真誠溝通,挖掘出阻礙轉型的深層次原因,分類整理,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例如:針對那些數字化能力不足、擔心無法勝任新崗位的老員工,可以給予培訓的機會;針對那些不理解數字化轉型和新管理思路的老員工,可以安排到數字化轉型領先的企業去觀察和學習;對于那些擔心因數字化推行而導致失業的老員工,可以安排崗位的調換。
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
當然,組織內很有可能存在無論如何溝通都無法打動的反對派,對于這部分人,組織應該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無論是誰,無論曾經對組織有過何種貢獻,都應該請其離開組織。
當資金不足時,我們要問的第一個問題,不是資金從哪里來,而是組織選擇的轉型路線是否正確,商業模式是否合理。數字化轉型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利潤和競爭力,如果開展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利潤不足以支撐數字化轉型,那么也許不是轉型過于燒錢,而是組織選擇的商業模式有問題,應該停下來思考,考慮商業模式是否存在缺陷。
第二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目前轉型的成本結構是否合理,一些大額的支出是否真的必要,有沒有替代的解決方案。例如,一些組織傾向于自己購買IT基礎設施設備來自建機房或數據中心,這樣可以把核心數據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對于資金雄厚的組織,這是合理的選擇,但對普通的中小企業而言,自建機房或數據中心的成本支出很可能把組織拖垮,改為租用公有云服務也許是更為合理的選擇。
第三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否可以與大型組織或投資機構合作,以引入新的投資和資源。這是大部分互聯網組織解決資金的方式,傳統組織開展數字化轉型也可以考慮這種方式。這種方式的好處不但能解決轉型資金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引入注資機構背后的資源,當然作為交換條件,組織的現有投資者也需要放棄部分利益。
面對這個問題,組織不能單純地把責任歸咎到這些人身上,組織需要認真分析這些高薪聘請的人員離職的原因。“馬斯洛需求模型”告訴我們,人類有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五個層次的需求,人員離職一定是這五個里面的一個或多個需求沒有被滿足。
- 第一層是生理上的需求,這些高薪被挖來的人員,多半不會有這個層次需求的困擾。
- 第二層是安全上的需求,他們需要在組織內有安全感,能夠感覺到組織的秩序和穩定,而不是感覺身處一個游走在失敗邊緣、隨時可能倒閉而讓自己失業的組織。如果組織高薪聘請外部人員的目的就是挽救組織,那么必須在其加入組織之前就和他做好充分的溝通,否則,前后的反差必然導致其離職。
- 第三層是愛與歸屬的需求,新進人員都希望被組織接受,在新的環境中找到歸屬感。組織需要反思,是否以包容的心態對待這些新進員工,要展現出接納的誠意;組織常犯的錯誤就是眼睛盯在新進員工的缺點上,迫切地要“改造”新人,上來就殺雞儆猴,這樣必然讓新進人員感覺到被排斥。
- 第四層是尊重的需求,他們希望能夠得到組織的尊重與肯定。對于一個高薪聘請的人員,組織能否給予足夠的信任、授予足夠的權力、肯定他們的能力,這也是組織需要反省的問題。
- 第五層是自我實現的需求,他們拋棄舊的環境與組織來到新的組織當中,當然有一部分高薪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希望能夠在新的環境中發揮潛能,實現自我的價值。組織是否給予了他們足夠的支持?是否為他們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如果能夠很好地回答上述問題,組織就能夠找到人才留不住的根本原因,針對根本原因進行改善。
在具體選擇的時候,組織可以根據數據的隱私程度和重要程度加以分類,對于那些需要嚴格保密的數據,以使用公司內部的自建平臺為主;而對于那些隱私程度不高的數據,則可以使用外部公共平臺。
從一個更長遠的視角來看,隨著對數據保護重視程度的逐步提升,國家一定會出臺法律法規來規范公共平臺對數據的保護,對于公共平臺的管理一定會越來越嚴格、越來越規范,因數據存放在公共平臺而擔心導致數據泄露的問題會逐步得到緩解,并且隨著公共平臺的不斷發展,其技術優勢和商業優勢還會持續提升和放大,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組織信任公共平臺,它的使用比例也會越來越高。

400-868-1122
根云工業互聯網平臺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