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化浪潮愈發澎湃,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引領的新一輪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全球產業開啟了一次全新的“數智轉型大航海”,“燈塔工廠”成為各國工廠中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落地案例。
全文共1746字閱讀大約需6分鐘文章節選自:公眾號“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
近日,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接受新華網專訪,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燈塔工廠”起到示范、協同、賦能的作用。
01.制造業“兩步走”戰略應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在工信部、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中,設定了“兩步走”的發展策略,即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應用智能化;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基本實現現代化。
針對制造業具體執行“兩步走”的發展戰略中,魯春叢認為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他建議應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適度超前原則,構建以通信網絡為基礎、以數據和計算設施為核心、以融合基礎設施為突破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統籌布局數據與算力設施,合理部署超級計算中心,打造若干國家大數據樞紐節點和區域中心集群。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系統推進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數據、安全等四大功能體系建設,持續完善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筑牢產業數字化轉型基礎。
二是夯實技術產業支撐。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加快高端芯片、智能傳感、通用處理器、關鍵基礎軟件等領域研發突破和迭代應用,提升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創新能力,加強量子信息、先進計算、未來網絡等前沿技術布局。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聯動的技術和產業創新體系,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建設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和共性技術公共服務平臺。
三是深化融合創新應用。深入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提升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企業運維等產業鏈各環節數字化水平。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趨勢,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企業形態、業務模式變革,培育推廣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六大模式。
四是構建跨界融通生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匯聚各方力量,需要持續加強產學研用合作,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有效貫通,打造供需精準對接、各方協同共贏的發展生態。要完善服務體系,加強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展評估、咨詢、培訓等數字化轉型服務機構,培育一批面向細分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為制造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更多專業化服務。
02.燈塔工廠起到示范、協同、賦能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一批來自中國的“燈塔工廠”正在獲得全球矚目,依托工業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幫助業內尚在成長期的產業力量更快速、有效地建立自身競爭力。對此,魯春叢認為“燈塔工廠”對中國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起到三方面作用。
一是示范作用。“燈塔工廠”運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強對企業研產供銷服的全方位改造,是工業互聯網在企業級、工廠級、車間級應用的一類典型示范,對所在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方式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形成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這些經驗對于行業內其他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具有示范和帶動作用。
二是協同作用。“燈塔工廠”大都是所在行業的龍頭企業,在行業內具有較為深厚的沉淀,對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具有較大影響。“燈塔工廠”在加速企業自身數字化轉型的同時,通過運用工業互聯網等技術融入數字化創新生態,加強與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帶動大中小企業協同轉型。
三是賦能作用。“燈塔工廠”的建設過程,是企業OT、IT、CT、DT深度融合的過程,也是實現行業知識和經驗代碼化、軟件化的過程,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目前,部分“燈塔工廠”已經開始輸出解決方案,為相關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400-868-1122
根云工業互聯網平臺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