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的《中國電子報》發布《軟件業+制造業:雙向奔赴才有意義》一文,以樹根科技賦能的新天鋼德材科技冷軋薄板“5G+智慧工廠”作為典型案例,講述了該鋼企從每月虧損數億元,到扭虧為盈、成為行業標桿企業的蝶變故事。
全文共1170字,閱讀大約需5分鐘
本文節選自:《中國電子報》公眾號
走進天津市新天鋼德材科技集團冷軋薄板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廠,與想象中的飛塵滿天、火花四濺的景象完全不同。門口處,人臉識別裝置兢兢業業的“站崗”;工廠內,視頻自動巡檢極大提高了員工效率;車間里,各條生產線有條不紊地自動運轉,工人師傅們只需坐在監控大屏前,就能將設備、車輛、人員、能耗等多項數據實時變化情況盡收眼底。
從每月虧損數億元,到扭虧為盈、成為行業標桿企業,新天鋼冷軋公司完成了一場智能制造的華麗蛻變。據新天鋼冷軋薄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耀東介紹,攜手樹根科技實現智能化改造后,工廠的運營成本降低了25%,報表統計效率提高30%,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決策效率提升了57%,整體制造及管理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如果沒有軟件將底層物理設備與上層應用串聯在一起,實現數據無障礙流通,像這樣的智慧工廠恐怕也只能存在于想象中。
工業企業將是軟件企業
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義是要實現人、機器、設備和網絡的互聯。軟件作為底層硬件與上層應用之間的橋梁,不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工具,而是數據流通與作用的關鍵。智能產品生產需要軟件、設計研發需要軟件、控制和優化需要軟件、從采購到銷售的整個工業鏈也需要軟件,涉及工業生產和運營管理流程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軟件。專家指出,軟件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制造系統的不確定性、多樣性和復雜性,推動了制造業生產范式遷移,對現代制造企業的生產力、競爭力以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產生決定性作用。
賽迪顧問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高丹舉例說道:“比如在研發設計環節,傳統草圖繪制工具變成了虛擬化設計,同時配以虛擬現實技術讓設計、中試、小試環節更加生動形象,也讓設計產生更多可能。”
軟件定義工業帶來的根本性變化還包括對企業管理思維的改變。天津市新天鋼冷軋薄板有限公司數字信息化部長孫石對記者說道:“(軟件的應用)使得工業企業能清晰分析自身缺陷,有效優化生產方式以及更好應對突發重大情況。通過數字化轉型,企業管理者能對生產、管理、供應鏈全盤數據都有清晰的了解。尤其在面對突發重大情況時,管理者可以基于工業軟件了解全局狀況做出正確的判斷,響應緊急需求。”
“工業3.0時代的軟件多是流程軟件和工具類軟件,工業4.0時代則更多的是基于數據驅動的軟件,是把生產要素數字化以后,基于數據分析、數據建模以及人工智能來輔助生產決策。”王耀東并表示,“軟件定義工業將構建出新型價值創造平臺和生態體系。”

400-868-1122
根云工業互聯網平臺

返回



















